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壯麗70年特別策劃】“向鄧鐵濤學習”系列報道
十九大報告中“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提出,使中醫藥行業迸發出強勁的動力,中醫藥發展定位不斷明確,也駛入傳承發展的“快車道”。 十九大報告對中醫藥的新定位、新要求,讓中醫藥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高度,要緊抓新的發展機遇,迎接新的發展挑戰,擔負新的歷史使命。
從2014年2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頒布一次性使用無菌針灸針標準,到201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成果如雨后春筍般煥發著勃勃生機,在“一帶一路”沿線留下一個個堅實的足印,在世界衛生與健康及文化領域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當代生命科學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世界范圍內醫療供需顯現突出矛盾之時,立足中國國情,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走中國特色衛生健康路,是用中國式的辦法為解決好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作出的獨特貢獻。
在中醫藥振興發展之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想得深、謀得實、盼得切。一句句殷切關懷,一次次舉旗定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中醫藥的重要論述鼓舞著中醫人并肩偕行、逐夢未來。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我感想頗多。我從事中醫五十年了,在這五十年的中醫生涯中,我是一步步愛上中醫藥的。可以說,中醫既是我終生的職業,也是我一生的摯愛。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在中醫藥道路上走了60個春秋。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中共中央發布1978(56)號文件,決定從集體所有制醫療機構和散布在城鄉的民間醫生中選拔具有真才實學的中醫藥人員,轉為全民所有制人員,以充實加強中醫藥教學、科研和醫療機構。
我出生于安徽省五河縣原三卜鄉鄧廟村一個中醫世家,70年來我們家族的中醫藥繼承發展和國家的發展密不可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距今整整70年,在祖國母親70華誕之際,想想自己30年的工作經歷,我禁不住感慨萬千。
父親是我行醫的鏡子
我的爺爺是名揚鄉里的中醫
王瑞五和他的弟子們
一位中醫的1954年“開業執照”
1956年,我成為北中醫首屆大學生
1985年,我參加了一個中藥會
舊時光里的中醫藥創新
溫病大家郭可明治療乙腦的故事
1978年,我考上首屆中醫研究生
書畫大師與老中醫的兩段醫緣
三位中醫同診室的歲月